如何從日常對話自然過渡到魔術
本文提供的所有語言版本: 繁中
如果你是關心自己表演的業餘/社交魔術師,這篇文章會有很大幫助。我知道會有幫助,因為我就是那樣的人,而這是我在最近幾年最常使用的「發現」。
我覺得,有些業餘魔術師一談起過渡到效果的話題,就會傷腦筋。他們不想做尷尬、無緣無故談起魔術的人。所以他們尋找一些自然的對話開場,來過渡到效果。他們花之後的 60 年枯看日曆頁,等朋友提到 ESP,這樣就能自然地表演那個一直在口袋裡待著的天殺效果了。
如今在我眼中,過渡和大多數認識的人都不成問題。我不需要提到魔術。他們自己就會提起。那是因為我在今年稍早的一篇博文裡提到「社交魔術基礎」的準則:
最終證明,我覺得能長期踐行的策略是,將你自己表現為一個對魔術感興趣的人,給人們對魔術世界半虛幻的一瞥。你不是假裝成魔術師、讀心者。不是演魔術秀。也不是毫無背景地給他們表演隨機的魔術。
相反,你給他們呈現的是,魔術真正的「幕後」,給他們看看魔術是如何學習、如何練習、如何傳遞和,同時混雜著更加奇幻的解讀。
如果你把自己呈現為對魔術感興趣的人(我的意思是讓他們一瞥這個世界裡有趣的東西,而非強迫他們一直一直看你的魔術),那麼你就不需要擔心向效果的過渡了,因為他們會問你最近在忙些什麼魔術,或最近在搞些什麼有趣的東西,他們自己就會讓你表演。
但,依然有時,你想要選擇何時、何地、給誰來表演,這時過渡到效果的好方法也極有價值。我不僅僅要給你一個好方法,還要給你我覺得最好的方法。
首先,我想稍微提提你聽過有關過渡到效果的傳統建議。你經常聽到,應該把聊天的話題帶到魔術的主題上,然後就可以過渡到效果。這策略糟透了。我越發相信,大多數標準的魔術建議都是由那些從來不在真實世界給普通人表演的反社交變異人寫的。
比如說,你和一群人吃晚餐。你「漫不經心地」把話題轉到了幽靈上。5 分鐘之後,「幽靈」讓你的餐巾紙漂浮起來。你覺得別人在想些什麼?我告訴你,別人會想:「噢,我懂了。他根本不關心我有沒有見過幽靈,他就是想把聊天轉到那個話題,這樣就能做那個微不足道的漂浮餐巾紙把戲。他就一直等著那一點點的餐巾紙,我原本還想說說我奶奶的事情的,我真是傻逼。」這樣看起來不太好。你可能之前體驗過類似的聊天。他們會提個話題,問你個問題,對你的回答心不在焉,便速速把焦點移到他們身上,來說他們本來就想說的話。這樣容易讓人察覺。
他們:你的工作怎麼樣?你加薪多嗎?
你:其實加過了,但最近沒有再加薪。我不 care,因為每個人都一樣地加。我現在覺得自己可以與老闆協商,讓他給我更高的工資,下週三我就和老闆談談加薪的事。
他們:哇,那很棒欸。我剛剛加薪了 5000 美金!和我上次加薪只差三個月!
你做這類的過渡,就是讓別人感覺被套路了。(在少數情況下,若那個效果真的私人化、效果強大,那麼感覺「被套路」就是好事。「你花那麼長時間都是為我而計劃的?」不過大多數你平時會表演的魔術並不符合「真的私人化、效果強大」。)
那麼,就來說說從聊天到魔術的萬能過渡了。
我發現的第一件事是,真正嫻熟的過渡只有在聊天的話題不是你提出的時候才好。這就是我上面說的。如果有個人提到巧合,你過渡到某個即興的巧合效果,這很好。不過如果你得自己提出來,試著過渡,就不好。我之前主張在你的「100 個魔術(repertoire)」裡,有大部分即興效果,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讓你比起只會 6 個魔術時,從更多更多的話題中自然地過渡。
不過你不需要等待「完美」的機會來過渡到一個效果。你可以用萬能過渡,在你想的時候創造機會。這不是一一對應的過渡。我的意思是,不是說你們談起命運,然後你過渡到與命運有關的魔術。這個過渡會有脫節,不過這是可以的。在社交場合,其實比起其他的方法,我更喜歡這個過渡。脫節讓這個過渡應用廣泛。這個過渡可以從任何話題轉入到幾乎所有的效果上。
方法是這樣的……
第一步:你和別人聊任何的話題。
第二步:在聊天的某個時候,對方說了一些有趣/引人深思/智慧/稀奇/深刻/溫柔,或一些表現他們關心別人的話。如果對方在整個對話中沒有說這些,你為什麼要和他們說話呢?
第三步:你停下來,讓他們說的話影響你。你大笑。你微笑。你靠在椅子上思考。你啞口無言。只要是恰當的反應就行。
第四步:你讚美對方。「太好笑了吧。」「這想法很好。」「你太棒了。」「你是怎麼想出來的?」「真的很聰明,我從來沒這麼想過。」「肏,你真是個好人。」
第五步:讓這個時刻看起來對你有些啟發,或提醒你給他們試個魔術。「噢,這讓我想起,我想對你試些什麼。」「噢……我一直想試些東西,你絕對是最好的人選。」
第六步:表演你的魔術。
那麼,很明顯,我不是建議你在與別人深入的談話裡頭過渡到表演,比如他們談離婚的話題,或母親與阿爾茨海默病抗爭。這是從隨意的聊天中進入魔術的方法,而不是沉重的談話。
我等一下會告訴你為什麼這個方法很好,但先想一個例子。來想像一個最難過渡到魔術的情景:和一個你剛剛認識,不知道你會表演魔術的人。
比方你在坐 12 小時的長途大巴,旁邊坐著你不認識的人。你搭話,兩人聊得很投機。
對方:我和他說,「你知道什麼樣的體位生出來的小孩最傻逼嗎?」他一臉懵逼,「不知道。」然後我就說,「那問你媽就知道了。」
你:【大笑】我的天哪,你真他娘是個天才。
【停頓】
你:說實話……我可以給你試些東西嗎?你肯定很合適。我對心理學和魔術有點興趣,有些東西我一直想要試試,但我還沒找到合適的人選。
然後你開始了。
如果你還看不出來,我就解釋一下為什麼這過渡這麼好……
通常,我們談到過渡,都是從一個話題過渡到與那個話題相關的魔術。(「我們那時正在聊直覺的話題,然後他就演了個直覺的魔術。」)或者,我們由物品來過渡。(「我們那時在玩牌,然後他給我演了個紙牌魔術。」)這樣在過渡的前後就有某個常量。
在這個過渡裡頭,常量是他們。你的言外之意是:「你真聰明。我想給你試這個魔術,是因為你很機智。」「你太有洞察力的。我想給你試這個魔術,是因為你觀察很敏銳。」「你太有趣了,我一直想找像你這樣的人試些東西。」
這讓向魔術的過渡極度私人化。
而你只在他們給你留下印象——用他們的風趣、智慧、仁愛——之後才表演魔術,這樣的感覺是他們或多或少博得了看這個魔術的權利。這讓那個魔術感覺像是因為他們做了什麼的獎賞,而不像是你逼著給他們表演,讓你好看。
你可能覺得要在第五步談到的東西和魔術本身有更加直接的聯繫。你可能認為,你得說些「你看來很能感同身受,我給你看些和通感有關的東西」的話,然後你得表演個有很強通感主題的魔術。不需要這樣的。實際上這很可能更糟糕。讓他們自己來聯繫。他們只需要感覺到:「他想給我展示些什麼,是因為我和他說了些【有趣,有智慧,有創意】的東西,吸引了他。」那個「因為」就是你需要的全部理由。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好的、獨特的那一面為人所知。沒有人會反駁「因為他們身上有特別的地方而博得了這個時刻」。
當然,為了讓過渡有意義,你給他們表演的魔術得讓他們參與進來。這對我來說沒什麼問題,因為我 90%+ 的魔術都需要一些互動。不要在這個過渡之後演些炫耀型的效果。如果你有那類效果,就不用考慮過渡。直接用「Peek Backstage」的風格便可以了。
不過這不是在欺騙別人感情嗎?
不是。我只想給我覺得有趣/搞笑/善良的人表演。所以我沒有對他們撒謊。我不會假裝覺得別人有趣,來達到過渡到魔術的目的。我一直對關於他們的話實話實說。如果是可以給一個癟的籃球表演同一個魔術時,卻和別人說「你很特別,我覺得我們可以一起做些有趣的事」,那麼這就有點擺布別人了。如果我在操控他們,那麼我在操控的是他們在那一刻感受到獨特、特別。我覺得沒有問題。其實,當我可以在鏡子前給自己做大部分魔術時,絲毫沒有魔術表演時的火花,直到給有聯繫的真實的人表演才會有。所以,說他們對發生的事情有所影響,對我來說,不是在操控或不誠實。這就是實話。
版權聲明: 如無特別聲明,本文版權歸 鍊磨館 所有,轉載請註明本文鏈接。
(採用 CC BY-NC-SA 4.0 許可協議進行授權)
本文標題:《 【翻譯】萬能過渡 》
本文鏈接:https://lanliet.me/magic/the-all-purpose-transition.html
本文最後一次更新為 天前,文章中的某些内容可能已過時!